• 介绍 首页

    汉世祖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汉世祖 第270节
      三人相谈之间,潘美走了进来,手里拿着一份公文,见礼。回朝之后,以征淮之功,被调至枢密院为院事,掌北面将吏、边防、国信之事。受皇帝所钟,这明显是要大用的前奏,上下多有艳羡者。
      “何事?”折从阮问道。
      潘美道:“河东边军制置,已成令文,还请陛下与枢相审议!”
      折从阮亲自接过,呈报与刘承祐,同时向他解释着:“经过枢密审定,综合河东边情,臣等拟议,于雁门府置定襄军,兵额三千,以杨业为军使;岢岚府置宁化军,兵额三千,以李万超为军使;保德府置保宁军,兵额四千,以折德扆为军使。有此三军万卒,足保御备!”
      郭荣补充说:“原河东诸州兵马,除选派东京之外,令置余万军,划归河东都指挥司,分驻各府!余者各令返乡,或为氓吏,或为乡兵,耕农结合,以保靖地方!”
      事实上,经过朝廷这么一番整顿,河东的那诸多军队,真正被裁撤掉的,只是少数。但是,层次更加清晰,朝廷的掌控力则大大加强。
      “依制下发吧!”对此,刘承祐心中也早有数,稍微审看一番,便吩咐着。
      “让折使君、李万超、杨业,回京述职!”想了想,刘承祐又道。
      说着,瞟向折从阮,轻声道:“折使君为国丈,说起来,这么多年了,还未见过妇翁。戍边多年,历经寒署,着实不易,贤妃在宫中,也多有提及,念父之情,朕颇怜之,当使折公一家,团圆以叙亲情……”
      第176章 雍王
      饮罢一盏茶,在折、郭二臣的恭送之下,刘承祐离院而去。
      待天子走后,两个人都下意识地松了口气,折从阮向郭荣道:“凤翔之军令,就交由郭枢密处置了,军情如火,战机易逝,当善嘱赵晖及西南诸军!”
      “是!”郭荣恭敬一礼。
      折从阮站立堂前,脑海中浮现出皇帝最后的眼神,思及其“述职”的吩咐以及关于折德扆的感慨,不由苦笑着摇摇头。心中暗定,夜就当修书一封,发往府州,叮嘱其子折德扆,收到诏命,勿作拖延,火速来京觐见。
      到如今,大汉天下诸州,所有节度、观察、防御,都有进京面圣述职的经历,唯独你一个折德扆,纵使国丈之尊,女儿受宠,又岂能长久地窝在边郡州府。于刘承祐而言,态度已成关键。
      离开枢密院,刘承祐没有回崇政殿,只是命人,将关于湖南、凤翔的一些决策通报宰臣,让中书降制、下命,安排配合。
      刘承祐自往秋华殿,看贤妃折娘子。小娘子已有孕七月有余,说起来,身体也真是好,或者说怀中胎儿命硬,去岁有孕之时,冒着霜寒随驾南征,还与刘承祐行房欢愉,尽然无恙,一直以来,胎像安好……
      夏雨一阵又一阵,伴着一阵霹雳,雨打宫城,敲响着宫墙殿瓦。站在秋华殿前,身上难免沾染上一层雨雾,望着那漫天飘飞的雨滴,刘承祐凝眉,吩咐着:“让中书传制沿黄河州府,雨季已至,当提高警惕,加强堤防,以免河决!”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相较于东京的阵雨,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兆府,却是艳阳高照,晴空万里。
      长安以西鄠县,郊外成片的麦田,已是金黄一片,麦穗饱满,在夏风掀起的热浪中摇曳。正值午后,趁着太阳的热毒稍稍褪去,农民们身处其间,辛勤地收割着,麻利的动作间,透着股紧张。
      西面正在打仗,虽然蜀军一直被朝廷官兵挡着,但实在没法安心,哪怕没有的官府的布告,境内的百姓们也会自主地抢收。前段时间,蜀军偏师偷袭子午镇,虽然被节度使宋延渥吓退,但对京兆周边的黎庶而言,还是震动颇深。
      一队骑士,转道荒野,顺着麦田边上土路,缓缓而行,健壮的马腿,肆意践踏着碍事的杂草。骑士各个健硕,皆着精甲,武器齐备,显是锐卒。
      领头的,是两名少年,皆着锦服,其中一人,着更是贵气逼人,显然一行人以其为首。人虽年轻,但面色从容,目光平静,注意力始终放在侧边那大片已收割过半的麦田。
      这名少年,正是大汉雍王、京兆府尹刘承勋。他带着新婚的吴越小公主,西至京兆,已然有八个多月了,这段时间下来,在关中,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般,能够叱咤风云,挥斥方遒。
      京兆兵事,有姐夫宋延渥处置,民政亦有府下职官负责,他更像一个吉祥物,供在长安,用以安抚军民,宣示朝廷的王化与权威。
      当然,真让负责军政实事,以他的阅历与能力,还不足以应付。就如临行前刘承祐所交待的那边,多听,多看,多学。
      不过,在长安的这段时间,他还是过得很充实,并且很自由的。比起约束在开封的王府之内,在长安,除日常读书、习武之外,时不时地能够外出巡视奔走,在军政方面,也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      此番,他便是主动出城,到鄠县来,巡视夏收情况。
      跟在刘承勋身边的,除了五十骑护卫之外,便是那名皮肤黝黑的少年了。其人名叫慕容承泰,是慕容彦超的小儿子,就是因策马闹市扰民,被刘承祐发配到关中的跋扈公子。
      慕容承泰与刘承勋之间,关系还不错,到了京兆后,在永兴军中挂了个营校的军职,不过基本都与刘承勋混在一起。
      “我的雍王殿下啊,此间有什么好看的,就是一干农民收麦,大热的天,甚是无聊啊!”一路巡过来,慕容承泰有些不耐,忍不住朝刘承勋抱怨道。
      “民以食为天,百姓生计之所系,朝廷税赋之所在,再无比此事更加严肃重大的事情了!”刘承勋则拽出一段显老气的话,说道:“太傅也言,我既为京兆府,乃治下之父母,当多体察民情,观民生……”
      “哎,你还真不负小贤王之名啊!”慕容承泰玩笑般地道出刘承勋在京兆闯出的“雅号”。
      在长安,以为政宽仁,体恤下情,断事公允,刘承勋还是赚得了一个好的口碑,当然一切都是在雍王太傅、京兆府判官李崧的辅佐之下。
      听其言,刘承勋脸上终于带上了些许笑容,指着麦田,问道:“你可知,鄠县一岁,官府能收取多少粮税吗?”
      “这我哪里知道!”慕容承泰回答地很干脆。
      “去岁便有一万八千七百石,今岁必有所增益,如无意外,可破两万石!”刘承勋说道:“夏粮入库,可得万石,又可就近支援凤翔,使御蜀大军,无粮秣之忧……”
      慕容承泰对鄠县能产多少粮,官府能有多少岁收,显然没什么兴趣,但听其提到凤翔战事,却立刻精神了,有点怂恿的意味:“我们何不去凤翔看看,两国鏖兵这么久,近在咫尺,去军前视察一番?”
      听其言,刘承勋面上似有意动,但想了想,很是干脆地拒绝:“不!”
      见其反应,慕容承泰当即说道:“你莫不是怕了?”
      少年意气,哪里受得了激,刘承勋下意识地张了张嘴,但还是摇头说:“姐夫不会允许的!”
      慕容承泰却乐了,冲他道:“你是雍王,身份地位都在他上面,还需要经过驸马的允许?”
      刘承勋说:“我只是京兆府尹,替皇兄坐镇长安,却没有权限管永兴军,更何况,去凤翔军前。贸然前去,只怕给将士们添麻烦,传回东京,还容易惹皇兄训斥……”
      “能惹什么麻烦,只当去犒劳军士,你就不想看看,前线打仗是什么情况?”慕容承泰诱惑着刘承勋:“反正我是打算去看看,陛下本是将我发配军前效力,结果被宋驸马束缚在长安,这不是违诏嘛……”
      “在长安待这一个月,太过无聊了!”
      慕容承泰实则是有些闲,性格上又不是个安分的主,被发配到关中军前,在慕容彦超看来是贬斥责罚,于他自己而言,则是鱼入大海……
      见刘承勋实则有些动心的,慕容承泰嘿嘿一笑,说:“我给你出个主意,夏粮入库,我们押送军粮,前往凤翔,顺便看看?”
      听慕容承泰这么说,刘承勋也来了兴趣,认真地想了想,再度摇头:“回长安,问问太傅的意见!”
      “哎……”慕容承泰不由苦着一张脸,有些无奈:“你怎么就说不动呢?”
      刘承勋反而,微微一笑。
      “这巡也巡了,夏粮收割,并无意外。我们去打猎吧,我问过了,县郊有野猪、黑熊出没!”慕容承泰,又兴致勃勃地向刘承勋建议道,有些精力旺盛的样子。
      “你若有兴致,自己带着人去吧,两个时辰后,在县城汇合,回长安!”刘承勋冲他说道。
      “怎生如此无趣!”慕容承泰更是情绪怏怏。
      见其状,刘承勋命令下马,走到田边,看着慕容承泰:“你有没有试过,收割粮食?”
      “我堂堂皇室亲戚,公侯之子,岂能做那下贱活!”慕容承泰大大咧咧地,随口答道,忽然意识到了什么,扭头看着刘承勋:“你不会——”
      话还没说完,便见刘承勋开始脱身上的袍服,并朝侍卫队长吩咐着:“去,找田农借两把割刀来!”
      未己,鄠县田亩间,两名贵少年在地里,面朝黄土背朝天,笨手笨脚地收割着麦子,引得农人惊奇之……
      第177章 小贤王
      随着日暮西山,刘承勋等人,自田亩中出,大汗淋漓,满身尘秽,不到两个时辰,他亲自操刀,收割了半亩地的麦子。效率虽不高,但俊容之间,却流露出一抹满足的笑容。
      县里的官吏,闻讯而来,见竟是雍王殿下巡视田亩,紧张地谒拜的同时,县令赶忙招呼着衙中丞、簿等吏,一起下田,用实际行动配合。
      “谁能想,不过收割些麦子,竟然比提剑操弓还累!殿下,你这是何苦?”行走在田埂上,慕容承泰满脸的不乐意,捶着腰腿,拍打身上的穗屑灰尘,冲刘承勋说道:“我宁愿上战场与蜀军拼命,也不愿再拿起这割刀!”
      刘承勋接过侍卫递上水袋,痛饮一口,喘了口气,说道:“不亲事田亩,怎知小民之艰。那些怜民悯农者,又有多少是下过地的?”
      看着慕容承泰,刘承勋又一次朝其严肃道:“你满身的飞扬浮躁,实不可取。兄长将你发配到关中来,未尝没有磨砺你的意思,还需沉下心来!”
      “殿下你说话,真是越来越像李崧那老学究了!”慕容承泰道。
      “放肆!”刘承勋顿时一怒,朝他一指:“怎敢狂言,无礼于太傅!”
      见刘承勋似乎真的生气了,慕容承泰这才讪讪而笑,摆着手:“不敢了,不说了!”
      环视一圈,发现包括县令之内的几名官吏,仍旧在田中,不过眼神,时不时地看向自己这边,刘承勋命人将其县令唤至跟前。
      县令中年岁数,身形瘦削,袖管卷上小臂。满脸笑容上前,迎头便拜,恭维道:“殿下不惜尊贵,躬事田亩,体恤下情,不愧贤王之风,下官等钦佩!”
      “县尊免礼!”刘承勋温和一笑,指着田间道:“夏收之至,官府当善察田亩,解民之忧。孤实不需诸位,操事割刀,但上为国家社稷,下为士民乡梓,望诸位能够尽职!”
      “殿下贤明,必定遵从教诲,阜阳无愧于心!”县令道。
      “时辰已晚,孤回长安了!”刘承勋说着,踩镫上马,居高临下地说道:“不送!”
      县令及下属僚吏,望着在护卫之中卷尘远去的刘承勋背影,不禁叹道:“雍王殿下年纪虽小,已尽显贤能之风啊!”
      长安,京兆府。
      “殿下回来了!”卫士各归其职,刘承勋直入衙门二堂,正在处理公务的李崧顿时迎了上来:“快,给殿下上茶!”
      注意到刘承勋满身的尘埃,锦服难掩狼狈,李崧很是诧异:“殿下这是怎么了?”
      刘承勋微微一笑,当即坐下,应道:“我见农民操刀割麦,心中好奇,下地体验一番方知,虽只弯腰割杆,但一点也不比扶犁播种轻松!”
      闻言,李崧松了口气,还以为刘承勋遇到了什么意外。不过,很快便朝刘承勋露出一抹赞赏的神色,含笑道:“殿下有悯农之心,传将出去,必为人所称颂!”
      这,毕竟不是李崧教的。
      刘承勋则摆了摆手:“我无意做那沽名钓誉之事,只是在东京时,常听皇兄说以农为本,故而上心!百姓耕作、收获,殊为不易啊!”
      “殿下赤子之心啊!”李崧抚须叹道。
      “对了,太傅,我有一事,想听听你的想法!”刘承勋看着李崧。
      “殿下请讲。”李崧略带好奇。
      迟疑了下,刘承勋将慕容承泰所提去凤翔的事道出。
      李崧的表情恢复了严肃:“殿下是动了此念头?”
      迎着李崧的目光,刘承勋轻声应道:“不瞒太傅,是的。父兄马上取江山,我从小耳闻,但到如今,我已年满十八岁,却从未经历过军旅。而今天下未平,有心到军前看看,历练一番,增长见识!”
      “不可!”李崧很肯定地给予其回答,并且严肃地看着刘承勋:“且不提兵凶战危,殿下当知,陛下以你坐镇长安的用意,治政抚民,乃京兆府本职差事。但未奉君诏,擅离职守,前往军前劳军,此乃犯忌之事。纵使陛下疼爱殿下,你也不当为此,还望殿下省之。”
      听李崧之看法,刘承勋情绪稍显低沉,颔首,叹道:“我也正是有此顾虑,才未听慕容兄鼓动啊!”
      李崧看着刘承勋,想了想,向他道:“古语‘疏不间亲’,殿下,老臣有一点,不得不提醒于你!”
      “太傅为师长,无不可与我言者!”刘承勋的态度,很是谦和。
      李崧说道:“慕容公子,飞扬跋扈,行事无忌,口无遮拦,纨绔之风甚重。殿下不可与之,往从过密!此番遭贬关中,就是因为在东京任意行事。”
      听李崧这么说,刘承勋眉头皱了起来,说:“我知太傅不喜慕容兄,他为人行事,稍显恣意,但他并无歹心,只是心直,求个痛快罢了!”
      “正因如此,才更容易惹祸!”见状,李崧说想了想,对刘承勋建议道:“莫若将之,放到凤翔去,若加军中磨砺,去其轻浮,对他也是有好处的,臣想,陛下遣其西来,也是存有此意。慕容承泰他自己,不是也按捺不住,跃跃欲试吗,正可从其心意。”
      刘承勋摊摊手:“如何向慕容叔叔那边交待?”
      显然,对于爱子西来,慕容彦超那边,是有提前打过招呼的。
      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      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