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靖安侯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靖安侯 第207节
      沈毅摇了摇头,勉强笑了笑:“也不是什么重伤,养几天就好了。”
      “这哪里能成?”
      沈陵气道:“哪有打了新科进士老爷,还逍遥法外的道理!”
      “就是有这样的道理。”
      沈毅无奈的叹了口气:“三哥,能告我这会儿已经告了。”
      沈陵眼珠子转了转,听出了沈毅话里的一些意味。
      他也是士族出身,不是懵懂无知的愣头青,闻言沉默了一会儿,叹了口气:“老七,京城太危险了,要不然你看能不能补个江都或者外地的官,咱们离开建康得了。”
      沈毅是沈家的未来,是沈家的希望。
      不管是沈徽,还是沈陵,都不希望沈毅出事情。
      “没事的。”
      沈毅微笑道:“三哥放心,事情已经过去了,后面我安全得很,没有人再会寻我的麻烦了。”
      经过这件事之后,沈毅在建康的处境的确非常安全,说不定保护他的内卫,也会增派人手,而且小皇帝这一次心里多多少少会被添点堵,如果赵家或者其他人再敢来搞沈毅,这位皇帝陛下多半是会发火的。
      跟沈陵说了几句话之后,青儿萍儿两个丫鬟便扑到了床边,两个丫鬟跟沈毅相处久了,感情很深,看到沈毅的脸肿了,两个丫鬟便止不住的抹眼泪,哭的梨花带雨。
      沈毅无奈的摇了摇头:“哭什么哭,我又没有死呢……”
      萍儿趴在床边,听到了沈毅的话之后,止住了哭声,但是眼泪还是止不住,只能撇过脸去,不住的用袖子擦眼泪。
      而青儿则是理性一些,她看向沈毅,哽咽道:“公子还疼不疼?”
      沈毅微笑摇头:“不怎么疼了。”
      她又问道:“看过大夫了么?有没有开药,奴婢去给公子熬药……”
      沈毅笑了笑:“开了药了,不过陆师妹在熬药,你们不必守在我这里,我在赵师伯家里住几天,过两天伤势好一些了,便回家去了。”
      下午回来的时候,孙大夫的确给开了药方,莲儿亲自去捡的药,这会儿主仆两个人正在给沈毅熬药。
      两个小丫鬟又坐在沈毅床边,叽里咕噜说了半晌的话,等到天色快黑下来的时候,穿了一身青色袍子的陆夫子才走了进来。
      两个丫鬟是认得陆夫子的,见到陆夫子之后自然都站了起来,站在了两边,不敢挡陆夫子的路。
      陆安世看了看这两个小丫鬟,然后又看向沈毅,开口道:“子恒,宫里来人瞧你了。”
      沈毅闻言,并不觉得意外。
      出了这种事情,宫里是迟早要来人看他的,只是今天或者明天亦或者后天的区别而已,听到了老师的话之后,他挣扎着就要坐起来,陆安世微微摇头道:“你不必动弹,宫里的人说要到房间里来瞧你。”
      沈毅微微低头,开口道:“老师,学生腿没有受伤,是不是应该迎一迎宫使?”
      陆夫子摇了摇头:“你安心躺着,孙大夫说你的胳膊要静养,不要留下病根。”
      说罢,他看向房间里的众人,开口道:“诸位,宫里的人要来探望子恒,大家且出去罢。”
      陆夫子威望极重,他开了口,在场众人自然纷纷起身,跟在陆夫子身后离开了沈毅的房间。
      过了一会儿之后,沈毅的房门被推开,一个三十岁左右面白无须的宫人,缓步走了进来。
      这人走路很奇怪,像个猫儿一般,一点声音都没有。
      这是宫里人的特征之一,为了怕吵着皇帝或者妃子睡觉,这些人特意练过走步,走起路来悄无声息。
      这人走到沈毅床边之后,自己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,然后静静的看着沈毅,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。
      “沈公子没有大碍罢?”
      听到这一句淡淡的声音,沈毅就知道是谁来了。
      他接触的太监之中,就只有高明一个人是这种姿态,其他人对他,多多少少都是热情一些的。
      沈毅坐在床上,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:“在下这点伤势,竟然惊动了高公公,真是……”
      高明摇头,打断了沈毅的客气话。
      “不是惊动了咱家,是惊动了陛下。”
      高明坐直了沈毅,面色严肃:“咱家今天,是代陛下来瞧你来了。”
      “多谢陛下挂念。”
      沈毅因为动弹了一下,肩膀上传来了一阵痛楚,他轻微的闷哼了一声,然后微微低头道:“等臣伤好了之后,便上书谢恩。”
      高明没有回应这句话,而是在袖子里摸索了一下,然后摸出了一个小木盒子,他打开盒子,露出了盒子里的两张纸,然后把盒子放在了沈毅面前,给沈毅看了一眼,接着把盒子放在了房间里的桌子上。
      “先前你说因为邸报司消息泄露,赵家人以及杨家人要害你,因此陛下派了内卫跟着你,没想到内卫没有能够保护好你,此时跟着你的内卫,该削职的削了职,该挨板子的挨了板子。”
      听到这句话,沈毅微微皱眉,开口道:“公公,当时是在鸡鸣寺里,人太多了,而且事发突然,他们没有来得及……”
      沈毅说这句话,主要是为了给齐大有说话。
      高明面色平静,开口道:“没做好事情就是没做好事情,没有治罪已经是陛下施恩了。”
      说着,他的目光看向了桌子上的木盒子,开口道:“这一次,毕竟是宫里没有能保护好你,而且……”
      “而且赵家那边,现在不能够沾惹官司,这件事也只能不了了之,因此陛下要为这件事,补偿你一些什么。”
      “这个盒子里装的,是你现在住的那座宅子的房契与地契,陛下说那座宅子以后,就赏了你了。”
      听到这里,沈毅心中一喜。
      他现在住的那座宅子,原本是皇帝临时给他住的,他没有产权!
      而现在,产权来了。
      要知道,那可是一座价值数万两银子的宅邸!
      高太监并没有看沈毅的表情,而是继续说道。
      “除了这座宅子之外,陛下还有别的东西赏你,今天陛下在甘露殿里草拟了一道圣旨,让咱家到这里来念给你听一听,好让你心里舒服一些。”
      沈毅坐直了身子,就要起身。
      高明摇头:“不是正式的圣旨,你坐着听就是。”
      沈毅乖乖坐下。
      高明深呼吸了一口气,语气平缓。
      “因新科进士沈毅,久为邸报司供稿,功多劳苦,特进新科进士沈毅为翰林院庶吉士……”
      说到这里,他看了沈毅一眼,继续说道:“兼邸报司司正。”
      第三百二十一章 科考小改革
      很明显,这是皇帝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,因此特意让高明过来,送了一份“安慰礼”给沈毅。
      不过皇帝毕竟是皇帝,出手很是大方。
      随随便便,就把一座大宅子送给了沈毅。
      要知道,这里可是寸土寸金的建康,沈毅现在住的是二进的宅子,而且是一座差不多八成新,地段在建康北城的宅子,这座宅子在建康这种地方,卖个两三万银子轻而易举。
      两三万两!
      这么说罢,沈毅在这个世界也花了不少心思做生意,他跟许复在自己蝇营了差不多一两年时间,到现在虽然生意的规模已经扩大了不少,但是把沈毅与许复等人的资产统统变卖干净,这会儿估计也凑不出一万两现银!
      回想起上一次宫里出钱让他去“包养”顾横波的时候,也是一出手就是两万两银子,啧……
      小皇帝年纪不大,内帑私库里倒是存了不少家底。
      当然了,也有可能是先帝给他攒下来的过日子钱。
      除了宅子之外,那道圣旨也非常关键。
      今科翰林院庶吉士,只按常规取了十个人,也就是一甲三人以及二甲前七名,其他的进士都要进六部观政,成为“观政进士”。
      而翰林院的十个庶吉士,则是成为翰林官,成为未来朝堂大员的预备役,成为所谓的“储相”。
      而沈毅这个二甲五十一名,如果能成为黑马,一跃进入翰林院,那么所带来的好处,不仅仅是一个翰林的身份那么简单,更重要的是,这无疑是在向所有人宣布,皇帝很欣赏他沈某人。
      至于沈毅进入翰林院的理由,皇帝则是直接公布了出来。
      因为邸报司。
      这也是皇帝在向赵家或者杨家发出一个信号。
      你们不是因为邸报的事情看沈毅不爽么?朕就干脆公布出来,看你们还能把他怎么样!
      听到这道圣旨之后,半躺在床上的沈毅眨了眨眼睛,有些懵了。
      高太监念完之后,看了沈毅一眼,静静的说道:“沈公子,咱家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,给翰林院和吏部打过招呼了,您身上的伤大好了之后,便可以去翰林院以及邸报司报道了。”
      沈毅终于回过神来。
      他抬头看着高明,苦笑道:“高公公,这房契地契,在下就厚着脸皮收了,但是这翰林官兼邸报司司正的事情……”
      他叹了口气:“我大陈从来没有这种先例,请陛下收回成命。”
      翰林院庶吉士,平日里的工作是什么?
      是替皇帝起草诏书,是给皇帝或者皇子讲经,是给前朝修史,给先皇修起居录!
      翰林院听起来清闲,其实有时候也很忙的,翰林院的官员可能会兼任其他衙门的差事,但是庶吉士乃是翰林院的学生,要在翰林院受教的,翰林院庶吉士兼任其他职位,可以在大陈是开天辟地的头一份。
      这种殊荣,太耀目了。
      而且沈毅以二甲五十一名进翰林院,多半还会被人非议,尤其是那些二甲前五十未进翰林院的进士,多半指着他的后脊梁骂他。
      高太监眼皮子都没有抬一下,静静的说道:“陛下赏你便是赏你了,你一个新科进士,无有推拒的余地。”
      “况且,你这个翰林院的身份……”
      高太监抬头看了看沈毅,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个笑容:“也不是赏给你沈子恒的,而是赏给其他进士,以及天下学子看。从今以后,新科进士自你沈子恒起,进翰林院便又多了一个门路。”
      沈毅张了张嘴,然后咽了口口水。
      “给邸报司供稿?”
      高太监摇头,看着沈毅:“是像你沈子恒一样,激扬朝野斗志,一扫颓靡之风。”